玉溪师范学院关于参加云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的通知
2023-03-01 15:10:26   来源:学生处    评论:0 点击:

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

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学生联合会决定共同主办云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现就我校参与大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概况

(一)活动名称

云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

(二)活动目的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校青年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拓展素质教育领域,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及创新活动的意识,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不断造就一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广大青年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立志成才。

二、赛事安排

(一)作品竞赛

1.竞赛分类

竞赛分为三类:

①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②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③科技发明制作。

2.参赛资格

我校专科、本科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均可参加竞赛,集中展示近两年来我校青年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实践的最新成果;挑选出优秀作品代表我省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3.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3 年6 月1 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 人;凡作者超过3 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 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 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参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全省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参赛学生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特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 个组别,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其中,“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等;“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美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清洁利用等;“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疫情防控等;“中国之治”可以着眼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治理。

参赛作品总体要求:参赛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作品每篇在15000 字以内,可自选上述5 个组别中的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4.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由2 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 名教师指导完成。每人限报1件。作品完成省级竞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2)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增加作品自查环节,与申报人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委会检查。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取消作品参赛资格。

4)竞赛将开展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并设置“揭榜挂帅”专项赛道。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专项赛的作品数不设限制,作品由学校按推荐先后顺序排序后报送。但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

5.活动进程

1)校赛(2023 年3 月至4 月上旬)

各学院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节系列活动,认真指导、遴选优秀项目参赛,按照竞赛要求认真准备材料,于2023年3月15日前将参赛材料纸质版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303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wangzhenyang@yxnu.edu.cn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校团委将联合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校赛,遴选出15件优秀作品参加审赛。

2)省赛(2023 年4 月中旬至5 月下旬)

省级组委会根据申报作品类别、数量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

会,制定评审细则,按照如下环节开展评审:

1.预审。对参赛作品进行审查,删除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并对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进行公示,终审决赛后不再另行公示。

2.初评。按照符合参赛资格的作品数量的45%、25%评选出优秀奖、三等奖。

3.终审决赛(公开答辩)。按照符合参赛资格的作品数量的4%、10%、16%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省级参赛作品奖。集中开展高校青年学术科技活动标兵和科技节先进个人展示和评选活动,宣传和塑造优秀典型,营造校园学术科技氛围。根据校赛组织情况、参赛作品数量、获奖情况,按照参赛高校20%的比例评选优秀组织奖。

6.奖项设置

1)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奖:特等奖、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按照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分类评审)。

2)科技节高校优秀组织奖。

(二)红色专项

1.活动内容

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建功立业的决议》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和组织力,广泛组织发动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交流分享,鼓励每个团支部完成以下活动:

上好一堂红色课。通过理论宣讲、培训教学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团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延伸阅读辅导材料,深入理解大会精神和战略安排,对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概念和教育、科技、人才等相关论断有深刻认识,树立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观、事业观。

组建一支实践团。支持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着重用好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的鲜活思想引领教材,引导青年通过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奋进新时代的“贵州缩影”,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建言献策。

形成一件好作品。青年学子应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坚定信念,围绕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结合对新时代以来国家发展成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实践成果要充分体现所在实践团队和团支部的集体智慧,将作品的形成过程变为开展实践教育的生动历程。

开展一次交流营。通过举办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交流、征文演讲、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组织参与活动学生讲述实践故事、实践收获,分享当代青年的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情怀和对国情社情的正确认识;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红色教材,根据实际搭建“云上展厅”,辐射引导更多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活动进程

1)班级组织发动阶段(2023年2月-8月中旬)。各学院构广泛组织发动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和交流分享。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形成实践成果。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或其他丰富形式。

支持学生依托近两年内(2021年7月至今)参加过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

7月底前,各学院可推荐优秀作品到校团委,校团委择优推荐至团省委,推荐的作品应该是既有短视频、又有调研报告(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的优秀作品。学生参加活动报备及作品提交方式另行告知。

2)省级展示推荐阶段(2023年8月下旬-9月上旬)。省级通过优秀作品选拔、协调媒体传播等方式,宣传推广学生们的实践经历和成果作品。

9月10日前,各省从省域内高校推荐的作品中,择优推荐40%参加全国交流活动。推荐作品的基本要求为: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

3)全国展示交流阶段(2023年9月中旬-10月)。针对各省推荐的作品,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出500件左右红色教育意义强,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传播力好的优秀作品,评出其中约50%为三等奖作品,其余约50%进入答辩问询环节。短视频和调研报告的考察权重分别为55%、45%。

3.奖项设置

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委开展答辩问询,作品负责学生应向评委介绍实践过程和成长体会、展示实践成果。结合答辩情况,选出500件左右优秀作品中的约5%为特等奖作品、约15%为一等奖作品、约30%为二等奖作品。此外,组委会将搭建云上“红色课堂”,将500件左右优秀作品中的短视频在云上集中展示,向青少年提供“红色教材”,支持视频创作者与青少年、青少年之间云上互动交流,着意将评论区转化为“红色课堂互动区”,将评论交流过程转化为红色精神碰撞学习过程。组委会将适时根据视频点赞数、评论数以及精华评论情况等评定100件“最具感染力奖”作品。

(三)黑科技展示活动

1.参加对象

我校在校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加。支持跨地区、跨校组队,支持国外高校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学生单独或与境内高校学生联合报送作品。团队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

2.作品要求

只要作品有创新、有技术含量,都可以报名!更期待或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此外,寻找那些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灵活创新运用学习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的,体现了严谨、开放的科学思维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无论是实物或者技术也要能通过视频或者图文形式体现出来,并以此提交参赛。获奖作品需要能够进行现场展示。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主体赛事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作品评比,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

3.时间安排

2月发布“英雄帖”。6月开始报作品,可以是视频或者图文(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发布报送渠道)。7月、8月进入评审环节。9月份,优秀作品线上展览。10月份,在“挑战杯”竞赛终审决赛期间,将在全国赛现场(贵州大学)择优展示部分作品,并公布所有优秀作品“级别名号”。

4.作品激励

本次活动将根据作品报送情况,评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予以激励。优秀作品中,“星系”级作品10%左右、“恒星”级作品20%左右、“行星”级作品30%左右、“卫星”级作品40%左右(分别参照特、一、二、三等奖次)。

(四)校园学术科技系列活动

在省级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下,请各学院结合实际,广泛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影响的校园学术科技系列活动。包括学术科技系列讲座、“挑战杯”品牌宣传、“科技活动周”、“活动品牌创意设计大赛”、“创业讲坛”、“三下乡”社会实践、学术科普论坛、优秀事迹和个人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将科技节宗旨和主题贯穿于各项赛事和活动进程中。

三、注意事项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各学院要由学院主管领导

牵头,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校级竞赛。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各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学院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

 

 

 

                           共青团玉溪师范学院委员会

                              创新创业学院

                              2023年3月1日

相关热词搜索:团支部 团委 程序

上一篇:玉溪师范学院关于推荐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先进个人的公示 下一篇:关于共青团云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推荐人选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