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立足知信行有机统一,帮助玉师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师生共同参与,探索学校实践育人新路径新方法。12月17日,玉溪师范学院团学骨干赋能计划暨青马工程校级“菁英班”校外思政实践课程交流分享会在11教学楼107室顺利开展。
校级团学骨干及青马工程“菁英班”学员结合校外思政实践课程的内容,阐述所见所闻,分享所思所想。纷纷表示将以参与团学骨干赋能计划和青马工程学习为契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深悟透,实干担当,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自我,上好“大思政课”,心怀“国之大者”,在学思践悟中挺膺担当,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1
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 郭文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红色资源的保护运用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本次校外实践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通过将课堂从教室搬到户外,把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民族团结示范村变成“教材”,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我们在炮火中幸存的榕树上看到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在荒山变绿洲的林场背后看到求实务实的杨善洲精神;听到司莫拉佤族村寨的三声鼓响,民族歌舞背后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人民回音。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我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将学习成效收获转化为自己前进和奋斗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2
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罗筱雨
踏入杨善洲林场,那郁郁葱葱的山林仿佛在诉说着一位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杨善洲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荒山,用汗水浇灌出这片绿色的希望,“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的坚守与付出,让我深刻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松山抗战遗址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则将我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那布满弹痕的阵地和曲折幽深的战壕,仿佛能听到当年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英勇的呐喊。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前行,在艰难困苦中绝不退缩,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爱国情怀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走出校园,在这些鲜活的“思政课堂”中汲取精神养分,将杨善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攻克学习难题,传承远征军将士的爱国精神,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
3
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 胡瑞桐
作为青马学员,这次校外实践课程,如同一场及时雨,给我一次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在现实中有效印证的机会,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课本的知识。到司莫拉佤族村的学习最让我印象深刻。司莫拉佤族村的成功发展宛如一幅生动绚丽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如同一支支灵动的画笔,勾勒出村庄繁荣昌盛的轮廓,也描绘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面,细细品味其中点滴,不禁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司莫拉佤族村的成功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在基层生动实践的典范,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让我领悟到这些政治理论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巨大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思,扎扎实实做,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2022级法学1班 李胤杉
跨越六百多公里的距离,有幸参与一次特别的校外思政实践课,在行走中打开了课程的另一扇窗,我深入的理解了专业老师说的:“我们要学的,要知道的不仅仅是看到的,别人告诉你的,最重要的是没看到的,别人没告诉你的东西。”这次行走的课程让我收获颇丰,终身难忘!在施甸县的杨善洲林场,林间小路那块题着“当官不像官”的石碑引发了我的思考,石碑说的是杨老是个朴素、踏实的人,不像官儿,倒像个老农民,他一生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学生干部更要以杨老为榜样,不能有做学生官的心态,要做同学的知心人,同学困难的热心人,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
5
2023级英语1班 平安
非常荣幸参与这次意义深远的“行走的思政课”。与保山学院交流时,我们讨论了如何挖掘和应用本土红色资源,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如何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以及如何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交流互鉴,我深知,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在社会需要我们时,顶得上,担得住,做得好。在司莫拉佤族村,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看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画面。这让我更加坚信,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我们青年一代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通过实践,也更加坚定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信仰和责任担当。我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6
2022级小学教育2班 李勇
在那片被历史风霜深刻雕琢的土地上,我踏上了一段寻觅英雄足迹、追溯光辉岁月的旅程。从杨善洲纪念馆的静谧深沉,到松山战役旧址的悲壮苍凉,每一步都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长河,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走进杨善洲林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林木,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老书记一生奉献精神的象征。纪念馆内,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讲述着杨善洲老人如何以赤子之心,将荒山秃岭变为绿洲的壮丽篇章。他的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在告诉我,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给予多少。在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风穿过林梢的低语,那是大自然对这位绿色英雄的赞歌。
在松山战役旧址,那里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烈们的鲜血,每一块石头都铭记着不屈的意志。站在松山上,远眺那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是对那段历史的沉思。松山之战,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无数英雄用生命书写的悲壮史诗。漫步在战壕、炮台之间,我仿佛能听到那遥远的炮火声,感受到那份生死相依、誓死卫国的豪情壮志。在这里,我学会了敬畏,学会了珍惜,更深刻地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沉重与伟大。
7
2022级物理学2班 叶东灵
在松山之上,寻着先烈的足迹,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一角,深入了解了滇西抗战中远征军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伟大壮举。踏入松山时的雨水仿佛在为这场沉痛的战役哭泣,仿佛象征着抗战时期的风雨与坎坷。当敌人的防御工事逐渐瓦解,当即将环绕完松山时,雨停了,迎来的是一抹热烈的晚霞,象征着革命先烈血脉里的热烈与拳拳爱国心,也预示着这场战役终将迎来黎明!历史的沉痛与现实的氛围感染了每个人。新时代青年当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用青春的汗水谱写时代华章,中国青年,当在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
接下来,校团委将不断更新“行走的思政课”学习线路,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行走的思政课”,近距离感悟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敢担当、敢作为、敢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相关热词搜索:团支部 团委 程序
上一篇:玉溪师范学院团委组织开展冬至团建特别活动 下一篇:玉溪师范学院关工委开展“向美的力量:主题彩泥雕塑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