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在玉溪师范学院团学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四次回信、两次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党的青年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我将牢固树立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意识,在主动想、扎实干、塑品牌、见成效上细研勤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青年所思所盼,落实“文化润校”工程,坚持五育并举,以“国歌声中成长”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用好本土资源优势,持续阐发“国歌”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和思政元素,力争以产出高质量育人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土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云南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情大爱,对云南发展的殷切期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将立足岗位实际,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思想引领的作用,以“三会两制一课”、团学干部培训会、团学例会等为抓手,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抓好宣传,利用“玉师青年”微信公众号,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深思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创新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打造“云南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探秘”等特色文化品牌,系统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价值,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玉溪师范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
2021级农学专业 陈杨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要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扎根专业沃土,精进专业本领,主动把专业学习与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实践理念,在躬耕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以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农科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今年3月在考察云南时又指出:“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弘扬“石榴籽”精神,学习并努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当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宣传员,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践行者、促进者和守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地理科学价值。作为一名地理学子,在滇西研学中,我见证了云南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从横断山脉的险峻到红土高原的壮阔,从热带雨林的茂密到高原湖泊的秀美,这些不仅是地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更是云南发展的自然底色。最让我触动的是云南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马帮文化的历史演变、傣族村寨的生态布局,都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哲理。作为新时代的地理人,我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协同路径,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边疆各族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