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19日,“蒲公英”巧家推普实践团奔赴巧家县北门安置区,开展了为期8天的推普助融活动。该实践团针对移民儿童在语言适应方面存在的难题,积极开展多民族移民安置点儿童的推普工作,促使他们从“物理安置”逐渐过渡到“心灵扎根”,推动各民族、儿童与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活动伊始,团队深入北门安置区,通过多元途径精准摸排当地普通话现状。成员们走访社区商户、对话独居老人,并结合问卷收集居民语言能力数据与推普建议,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
在巧家团县委和玉屏街道办事处的鼎力支持下,实践团在玉屏街道三个移民安置社区铺开特色课堂。望江社区孩子较为年幼,队员们就将折纸艺术与词汇训练相结合,在开展趣味幼儿游戏《说词猜字》《正反词》的同时,巧妙地将普通话教学与推广融入其中,利用互动方式,极大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为将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基础。
滨江社区孩子多为高年级,则主打“语言+创意”模式。团队成员策划了一系列融合普通话语言教学与创意性游戏的趣味活动,如“会说话的章鱼和瓦猫”,“我会说积木”等,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和生活中主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起规范使用普通话的语言习惯。
迎江社区多为男孩,“彩虹工坊”则注重让孩子们动静结合。室内活动中,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扭扭棒编织、绘画涂色、剪纸等,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能力,更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运用普通话进行自然交流。户外活动中,团队成员和孩子们开展羽毛球活动,各族儿童混编组队,在体育与语言的融合中深化了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认知。
此外,实践团还同步推进玉屏街道移民社区托管班共建。成员协助课业辅导并开展趣味活动,协助托班老师进行作业辅导,开展趣味活动,宣传安全知识,为维系移民儿童“学业支持+兴趣培养+安全护航”的立体成长平台提供助力。
八日实践铸就双向成长,团队成员在服务中深化责任担当。此次活动印证:移民儿童关怀需超越物质支持,更需精神陪伴与文化认同引导,让每个孩子收获语言归属感。作为新时代志愿者,我们当以语言为笔、以关爱为墨,在移民新区的土地上书写更多温暖故事,让每一朵“蒲公英”都能在实践的春风里自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