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玉溪师范学院青马工程校级“菁英班”学员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市档案馆、大营街幸福小镇汇溪记忆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实地考察、沉浸式研学,寻访红色基地,探寻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走进玉溪市档案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讲解、仔细阅览文献资料,从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组织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斗争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制度的力量等8个篇章,重温党的历史,回顾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档案文献展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具体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密码和力量所在。青马学员们在党史学习教育和精神洗礼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信仰的传承。”学员杨鑫驻足于一份1950年玉溪解放的珍贵文献前感慨道。泛黄的纸张、工整的笔迹、鲜红的印章,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初心与坚守,激励青年学子以史为鉴、勇担使命。
随后,青马班学员走进大营街幸福小镇汇溪记忆馆。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大营街从“穷苦村”到“幸福村”的蝶变故事让学员们深受触动。
从“泥巴路”到“幸福路”,在汇溪记忆馆内,学员们通过老照片、旧农具、村史纪录片,感受大营街在党建引领下,通过集体经济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学员张紫燕在参观后表示:“大营街的实践证明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这种实干精神融入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以‘知行合一’擦亮信仰底色。档案不仅是历史的备份,更是未来的脚本。我们要做‘硬盘’里永不丢失的红色数据!触摸大营街从‘云南第一穷’到‘中国西部小康之星’的奋斗史,我读懂了‘幸福是拼出来的’这句话的分量。”返程大巴上,学员们以车厢微论坛形式分享感悟,纷纷表示要将今日所见所闻转化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青春素材。
从镌刻初心的档案馆到写满幸福的记忆馆,青马学子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动能。校团委将持续深化“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引领青年在躬身实践中成长为“眼里有光、脚下有泥、肩上有责”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