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和“红色专项活动”云南省推报国赛作品名单公布。根据赛事安排,经高校推报、资格审查、线上评审等环节,我校共3项作品入围“黑科技展示活动”和“红色专项活动”国赛优秀作品名单。
“红色专项”优秀作品
作品名称:中国花腰傣之乡平寨村旅游调研
团队成员:王梦洁、方璐、邓松尹、王芬、肖悦
指导教师:程浩然、李胤珠、杨加堂
所属学院:商学院
作品简介: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平县戛洒镇平寨村是最古老的花腰傣村寨,也是最大的花腰傣聚集村寨。本作品通过问卷调查,从旅游客源概况、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消费结构及水平、旅游消费评价五个维度分析平寨村旅游消费的相关特征。并结合村寨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值,运用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证实了旅游业提高了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村民收入水平和劳动效率,促进了要素劳动市场发育、城乡协调,并提出了:深化“龙头企业+‘五小’经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优化“一统筹三带动”的发展路径等建议,促进旅游消费赋能平寨村产业振兴发展。
“黑科技”优秀作品(一)
作品名称:ETP耦合D-A2O技术构建的智能废水处理工艺
团队成员:夏鸾金玥 邓冯丹 杨镒萍 杨壹珺
作品简介:基于目前污水、废水的排放现状及目前废水处理设施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指导老师的专利技术,构建了以EPT耦合D-A20的废水处理工艺。D-A20为工艺的核心技术,以其独立的双系列厌氧/缺氧结构和特有的双系列交替运行方式取得了极为显著的脱氮除磷效果。以EPT 高浓度有机废水电催化氧化设备做预处理,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降解。经电催化氧化处理后的污水依次流经A系列的酸化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使活性污泥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而使有机物充分降解,以便进行脱氮和释磷反应;继而,缺氧池的泥水混合液流至好氧池进行碳源降解、硝化和吸磷反应;最终,泥水混合液流至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而实现污水的最终净化,使污水最终能达到一级A标。同时考虑污水处理装置的智能化问题,引进物联网技术,运用HaiwellCloud APP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掌握装置运行情况,最终解决了传统相类似型废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污泥龄矛盾、碳源竞争及硝酸盐和D0残余干扰,大大的提高了对氮磷的降解效果,同时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该项目核心工艺适用性更广、模块化集成性更高、更高效且运行成本及基建费用更低,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应用于工业污水治理领域。
“黑科技”优秀作品(二)
作品名称:农污还源SAD&CW 处理新技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
团队成员:海婷、何文辉、王艳容、何永婷、刘雨波、王楠、张祖会
指导教师:王帅兵、赵斌、刘晓辉
所属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作品简介:本作品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开发人工湿地处理新技术。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它利用土壤、人工填料和湿地植物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暴雨径流等水体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进一步深化“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在“赛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在知行合一中提升育人水平,力争在大学生科研创新竞赛中争创佳绩,为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