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玉溪师范学院校赛来啦
2025-03-20 21:55: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云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玉溪师范学院校赛已全面启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赛事、点燃创新激情,小玉青特别策划了这篇推文。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挑战杯”,用青春点燃创新之火。

竞赛简介

挑战杯全称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赛事之一,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教育部认可的官方赛事。挑战杯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即“大挑”),两个项目在全国交叉开展。“大挑”和“小挑”的区别:结合往届情况比来看,“大挑”比“小挑”难度稍高,二者在参赛项目和比赛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参赛作品

①“大挑”参赛作品按照类别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②“小挑”又称“商业计划竞赛”,参赛作品是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即(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二)比赛侧重点

①“大挑”更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偏重考查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结合,偏重考察参赛人员商业性与商业嗅觉敏感性。

“大挑”和“小挑”分奇数年和偶数年轮流举办,2025年举行的“大挑”也就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校赛的相关信息吧。

赛事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参赛资格及作品申报

(一)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四)凡报名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虽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类进行评审。

作品类别

参照《竞赛章程》,申报类别如下: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该类作品在评分标准注重实践经历,要求参赛学生要到基层一线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坚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特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15000字以内的社会调查报告。

其中,“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等;“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美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清洁利用等;“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中国之治”可以着眼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治理。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一致。发明制作类作品应有实物(含软件、硬件、工艺或模型),并附有项目设计说明书,论文类须有正式文稿及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具体竞赛类别及要求以省级竞赛委员会下发文件通知为准。

评审规则

(一)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分类进行评审。

(二)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三)评审过程中将综合考虑专科生、本科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在奖项比例上予以适当平衡。

(四)若参赛作品在2025年6月1日前有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实践支撑成果,评审过程中将予以一定的加分。

(五)评审分为院级评审及校级评审两个阶段。学院需在上报组委会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明确学院推荐排序。跨学院的集体作品按照作品第一负责人所在学院纳入该学院作品。校级评审由组委会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线上初评和线下终审答辩评审,原则上仅针对各学院排序前15的作品进行评审。

(六)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一)校赛奖项设置

1.校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奖项数量根据省级组委会分配名额据实设置。校赛设优秀奖若干,用于鼓励参加校赛且通过规范性审查进入线上初评但未获奖的项目。

2.校赛将设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竞赛获奖得分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获奖得分合计排名前3且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符合要求的学院授予优秀组织奖。各等次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5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校赛通过规范性审查进入作品每件计5分。若参加学生以及参赛项目未达标,则取消优秀组织奖评选资格。

(二)激励办法

学生:1.参加校赛且参赛项目通过规范性审查经组委会公示无异议的学生,可以申请认定本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必修)0.5学分;2.获得校赛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学生可申请认定学分,认定标准按《玉溪师范学院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执行。

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并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按《玉溪师范学院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成果认定及奖励性绩效分配暂行办法》(玉师办〔2025〕5 号)执行。

赛事安排

(一)宣传动员及参赛作品准备(第1周)

由校团委拟定科技节通知,各学院积极发动和鼓励指导教师和学生准备参赛作品。

(二)赛前训练营(第3-7周)

校团委将按照参赛赛道,分批次邀请省内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知名专家通过线上和线下为指导教师、备赛选手、培育选手开展集中赛前专题辅导。

(三)院级竞赛(第5周)

学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院级评审,院赛需要设置现场路演环节。院赛评审需要根据竞赛结果明确学院推荐排序,并在作品报送汇总表中标注各学院排序前15的作品。各学院院赛需要在第5周内完成,并向组委会提交院赛举办相关资料。

(四)推报校赛作品打磨(第6周)

学院组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拟推报校赛作品进行打磨,特别是在学院推报顺序排名前15的作品。

(五)校级竞赛(第7周)

校级评审共分为:规范性审查、线上初审、线下终审环节。组委会就学院推荐提交作品的规范性进行审查,对审核通过的作品进行公示,审核合格的作品进入线上初审。线上初审和线下终审答辩评审由组委会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挑战杯”赛事如约而至

让我们

用创意点燃激情

用行动书写青春

玉师学子们

期待你们的踊跃参与

共绘青春华章!

相关热词搜索:团支部 团委 程序

上一篇:2025年“中国华服周”华服韵典直播!更多精彩等你来看→ 下一篇:我为同学办实事|东航相伴,共赴温馨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