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上团校 > 正文

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一)
2018-04-12 08:58: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团的基本知识(上)
主讲人:刘卫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青少年工作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0周年,90年前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共青团历经风雨走过了90年漫长的历程。团的工作包括团在我们当今社会建设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
        序:与时俱进的中国共青团
        我们看这张图片,这是我们历史上两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一个是1952年到1962年担任团第一书记的胡耀邦,还有一位是1984到1985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锦涛。这一张照片拍摄于1986年,是当时已经胜任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在兴义一个布依族自治县春节期间视察,当时的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陪他视察的这一张照片。
实际上从1949年到今天,像担任过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一共有十位,比如说1949年到1952年的冯文彬,他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党委研究室的副主任,还有历史上担任团书记最长的是胡耀邦,第三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韩英,第四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1981年到1984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第五位就是党的总书记胡锦涛,第六位宋德福是1985年到1993年,担任过八年的团中央书记,后来到福建省委当省委书记,2007年英年早逝。第七位是我们现在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1993年到1998年,在这五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第八位是现在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第九位是胡成华,现在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现在就任的团中央第一书记是陆昊。陆昊2008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我们发现团中央第一书记,随着新中国60多年在不同的年代的变化,同样的像团中央第一书记选派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当年50、60年代党人团中央第一书记基本是党的干部,党的年轻干部。但是后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知识化、革命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四化建设,后来选的干部一个是年轻,一个是专业,还有政治可靠。        讲到共青团的工作,我在这里想引用2008年6月14号胡锦涛总书记在共青团“十六大”在接见共青团“十六大”部分代表的时候提出的,概括起来一个是“两下两全”,所谓“两下”,就是胡锦涛同志当年谈到,团的工作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所谓“两全”是指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这是我们团中央第一书记这些年在各种场合讲的两个全体青年。
        目前从团中央到地方,大家要做的就是达到两个全体青年。谈到团的工作,我想青年朋友在了解团基本知识的时候,有可能对团的基本理论做一个了解。纵观我们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包括共青团工作理论的发展,我想在这里面做一个非常简约化的概括。
        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有两大基本问题,一大基本问题是党团关系,它牵扯到团的历史发展、团的性质、团的奋斗目标、团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的青年工作体制。这个部分主要是强调在党的领导下,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二大基本问题是团青关系,就是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比如说涉及到共青团工作的品牌、工作、活动的组织,团的自身建设的推进。这些目标实际上是通过两团关系把握的,正像2005年在增强团员意识教育谈到的,力争使共青团员建立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还有一种模范意识。
        讲到团的工作,共青团基本也有共青团的基本规律。我们在这里谈到的共青团的基本规律是基于两大关系,党团关系和团青关系。在这里我引用1953年6月当年毛泽东主席接见新民族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时候作的一个即兴谈话。这个谈话叫《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收编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这个谈话开始毛泽东谈到,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是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这一句话就是讲党团关系,要按照党的方向去引导团的工作。照顾青年特点就是讲团青关系要按照青年的需求开展团队工作。
        进入1990年,在1992年红旗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团学概论》中,主编这本书的是当时团中央常务书记张宝顺,现在是安徽省委书记,这本书中也有对我们两个基本问题的一句话的概括。他说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工作的灵魂,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这也简称“魂本理论”,这个概念和我刚才谈到的毛泽东1953年的讲话异曲同工。
        一、共青团的简史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历程
        刚才我们讲的是序,现在我们讲第一个大问题。我们介绍一下共青团的简史。1922年5月5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东苑隆重开幕,它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也有了它的领头羊。1925年的1月26号到30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一次会议做了重要的决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名字改成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我们团的历史上第一次改名,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无政府主义,与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要区分开来。
        1936年10月1号中共中央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改造共青团,就决定把共青团组织改造成群众性的、普通的、各种各样的抗日青年救亡团体。就此共青团工作经过一两年的改造停止了工作,所以党在抗战时期,青年的领导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这是共青团历史上第一次等于是停止工作,就是被其他群众团体所替代。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随着新中国即将到来,团包括团队青年的这种影响,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根据党在新民族主义时期的任务,重新恢复了青年团就不叫共青团了,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历史上我们讲中国共青团第二次改名。1957年5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历史上第八次团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鉴于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任务基本完成,这一次会议决定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重新恢复为历史上的称谓,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第三次改名。
        1966年8月,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共青团停止活动。直到1970年才逐渐的恢复团的工作,但是整个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一直没有召开,直到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它表明,历经风雨,共青团重新又成为青年的核心组织。到了2008年6月,这是最近一次团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根据《团章》规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团的代表大会基本上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第二年,也就是说明年2013年将召开共青团第十七次团的代表大会。
        刚才我整体概述了一下团的这种经历,它的名称,它的发展。接下来我再具体讲一些历史。因为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的90年隆重的纪念。早在1920年8月22日,当时在党的早期领导人或者创始人陈独秀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一些进步青年围绕在他身边,在8月22号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8个青年,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金家风,袁振英,俞秀松,叶天底八人正式发起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最早团的地方组织的成立,如果说我们中国第一个团支部在哪里成立?显然是在上海。
        2002年在纪念中国共青团建团80周年的时候,上海团市委和卢安区政府出资把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渔阳里6号,现在是上海淮海中路566号,在重庆南路这个地方修缮一新,对所有的公众免费开放,它已经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所以说青年朋友如果到上海在淮海路转,有机会也可以到这个地方看看。
俞秀松也算最早参加党的工作的,担任了青年团第一任书记,我们也注意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第二个月,也就是9月,为了掩护进步的身份,成立了外国语学社,沈雁冰先生捐资了若干大洋,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像这个外国语学社当年在报纸上教英语、法语、日语、德语,有一个旅游华侨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参与者之一,杨明斋先生担任校长。我们注意到后来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的很多领导人在这个外国语学校培训过,像刘少奇,任弼时,文化大革命当过上海市委书记的柯庆施等等,甚至包括著名的作家丁玲女士。有人也说这是党团组织建的第一个学校,就是1920年9月的外国语学社。
        这一张照片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我刚才谈到的渔阳里6号,就是青年团当年建团的旧址,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名称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再谈一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1922年5月5号,这一天来自全国的25名代表和会同参会的1500名代表,在广州东苑参加了这一次大会,这一次大会对外公布是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大会同时又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部分同志参加这个大会。这一次大会的召开有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施存统等25名代表出席。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也出席了这个会议,陈独秀在这个会上做了20分钟的演讲。他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精神》,一个是理论的精神,一个是实践的精神,强调青年要学习这两大精神。
        这一次大会的重要成果是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章程》等七个决议案,明确表明团的性质。比如说当年决议案中的这一句话,谈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其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功绩收归国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我们也知道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我们谈到的社会主义。同时这一次会议对入团的青年年龄界限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凡是青年15岁以上28岁以下,承认本团纲领,愿意为本团服务者皆可以成为本团团员。我们也知道我们今天的青年团入团的年龄是14岁到28岁,我们注意到在90年前,这个入团年龄就差不多,是15岁到28岁。
        我们也知道几年前国务院公布的五四青年节,青年可以享受半天公假,这个年龄就是界定在14岁到28岁期间。我们看这一张照片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1922年6月,我顺便说一下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放在1922年5月5号这一天,因为这一次成立大会同时也是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104周年,表明青年团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立场。我们也知道马克思主义是1818年5月5号出生的,到1922年5月5号正好诞辰104周年。这一张照片是拍摄于1922年6月,很多党的早期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要领导人,都是当年勤工俭学的青年。这是当时成立的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负责人第一排正中央的是成为我们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而且我们还注意到一个身影,最后一派从右边数第三个就是当年才18岁的邓小平同志,后来也成为我们党的第二代的领导人,这就是说当时在国外成立的第一支青年团的组织。
        (二)青年领袖的不同人生之路
        我们注意到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了当时叫五人执行委员会委员,就是类似于我们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当年叫委员长,就是为了方便就称为第一任书记,第一任书记是施存统,也是早期共产党创立的参与者,比如说1921年7月党成立,他作为东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本来应该参加大会,因为期末考试没有参加,后来就让周佛海替他参加,但是施存统也参加了党的“二大”和“三大”。接着这张照片是张太雷,下面左数第一个是高君宇,他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中间蔡和森,也是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当年1920年代当过党的政治局委员,在大革命当中30年代初期英勇就义,也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
        最右边是俞秀松,是上海市委青年团第一任书记,我们看了这五张照片,实际上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包括参加共产党也好,参加青年团都有相当大的风险,而且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干部本身他就是有不同的走向。实际上我们刚才谈到团的第一届委员会的五位委员,其实后来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我们先从俞秀松谈起,历史上第一个团支部书记。俞秀松1899年出生,是浙江人,1920年在上海就参加了陈独秀发起的共产主义小组,后来创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再后来就是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辗转做工人运动工作,1935年被派到现在的乌鲁木齐新疆学院,相当于总工会的秘书长。后来1937年,被当时的王明和康生所陷害,被诬陷为托派,被苏联内务部押解到苏联,1939年未经审判就被枪毙了,所以英年早逝,才39岁。直到1962年才被追为革命烈士。现在在他的家乡浙江诸暨有俞秀松的雕像,表明对青年团成立的一种纪念。
        我们再谈一下我们历史上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施存统。施存统跟俞秀松都是浙江一师的同学,都是192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组织,施存统就是比较擅长于理论,1922年回国担任团的第一任书记,后来主办了团的机关刊物《先驱》,再后来在上海成立了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上海大学,担任过教授。但是1927年在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以后,我们也知道在危险的状态下,一些不坚定的党员都脱党了,1927年施存统就脱党了,辗转在大学当教授,抗战的时候也作为早期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一直同情共产主义运动,帮助党做一些外围的工作。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担任过劳动部副部长,1970年因病去世。这是这二任书记,中间脱党。
        我们再谈一下北京青年团的第一任书记高君宇,高君宇是李大钊先生之下的,也是很早就投身五四运动,投身革命,1920年担任北京第一任团的书记,1922年是团中央五人领导小组成员。1923年在国共合作的时候,作为党派到孙中山先生身边作为孙中山的政治秘书,但是非常遗憾,1925年因为得病英年早逝。他的墓就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在陶然亭公园河畔的半岛上,也是北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到这里有一个小故事,1956年6月3号,当时在整顿北京规划的时候,要求所有公园的陵墓都要迁出去,当然除了很重大的像皇帝的墓之外。但是公园里面也没有皇帝的墓,陶然公园就牵扯到高君宇和几年之后去世的女朋友石评梅的墓,有关方面请示周总理是否要迁走。因为他和他女朋友合葬在这个地方,周总理就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所以这个墓就得以保留下来,这是北京团市委处的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雕像,这是当时的墓志铭,刻着两个人生前最喜欢的印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先生的一首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实际上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拍过一个半小时记录专题片叫《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实际上谈到革命者依然有情怀。
        我们介绍第三个人物刘仁静。刘仁静是1923年团的“二大”担任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如果对党的历史了解,会知道1921年7月23号党成立的时候,当时13名国内代表,刘仁静是最年轻的党的“一大”的参加者,当年他是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当年刘仁静才19岁。但是他的外语英语已经滚瓜烂熟了。后来1926年刘仁静被党派到前苏联的莫斯科的国际列宁学校学习,1929年学习回来之后,但是他已经堕落为党内的反对派,就是“托派”,是一个“托派”的骨干。后来回国之后不久就被党开除了,他就辗转当一个文人,后来也给国民党写过一些文章,被国民党收编在外围,甚至包括1948年也撰文对中国革命提出质疑。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辗转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先是在大学当老师,后来在人民出版社翻译马恩全集边缘的翻译。刘仁静他是党“一大”代表,活的岁数最长的,1979年粉碎四人帮,党的“一大”代表都已经过世了,但是刘老先生这时候是国务院参事室的参战,虽然历史上一直脱离党的队伍,但是他晚年还是比较幸福,很多党史专家登门拜访,1987年因车祸去世,享年85岁。第三任等于也是背离了党。
        再讲第四位张太雷,张太雷显而易见是1920年的党重要的领导人,当过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太雷本身的俄语非常好,像当年的党“一大”、“二大”、“三大”所有代表团到苏联去,张太雷都是随行的翻译,是江苏常州人。他担任了1925年团的“三大”当选的团中央第三任书记。他后来是做党的工作,包括外联的工作。1927年我们也知道是很关键的年代,党的八七会议在武汉举行,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张太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的候补委员,后来担任了中共中央的南方局书记。1927年12月11号在领导广州起义的时候,中弹牺牲,英勇就义,享年才29岁,等于是很早就为革命捐躯了。
        最后一位我想介绍的是任弼时同志。1927年青年团第四次代表大会,任弼时大家可以算一下,当时才23岁就担任了团中央第一书记,同时当时也当了党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来到了共产国际工作,抗战时期回到延安,担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就是历史上团的第六次代表大会,4月份召开的时候做了一个提议,提议任弼时同志为青年团的名誉主席。我想给大家说,历史上我们青年团设名誉主席就是1949年这一次,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1949年恢复青年团的理论,它的方针,它的基本路线,像当年都是从1946年就是任弼时组织中央书记处,就谈到要恢复青年团,党的中国革命的任务需要对青年做健康的引导,所以为了表彰他对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大家通过一个决议,就是提名任弼时为团中央第一名誉主席,我们知道任弼时同志这时候人生进入倒计时,第二年因为得病在北京逝世,才46岁,他等于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去逝的第一位党的重要领导人。
        通过我刚才的简单讲团的历史和领导人,在1920年代,不同领导人的发展,有为革命英勇就义的,也有中途变节叛党的,也有含冤去世的,也有革命到底的,实际上通过团的四任书记和我们谈到北京上海青年团第一任书记,我们有一个启示,就是在革命生涯行进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人有不同的选择,它凸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我们谈到的像革命理想的道理也尽含其中。所以我们想说可能青年人包括团干部在发展中也会出现分化。比如说你作为你个人的政治信仰是否坚定,面对挫折你的选择态度是否坚定不移,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青年和团干部未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团的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最近一次团的代表大会是2008年6月在北京召开,2008年的时候召开这团的“十六大”,全国团员已经达到7544万人。这个代表当中我们也注意到最近这一次团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平均年龄是30.3岁,其中25岁以下的代表占了30.7%。第一个大问题,团史我们简单谈到这里。下面我们讲第二个大问题,共青团的性质。
        二、共青团的性质
        (一)先进性和群众性构成了团的性质的基本特征
        2008年共青团“十六大”通过的团章草案的部分修改文件,在这个修改后的团章,又一次明确重申规定了团的基本性质,就是在团的总纲中的这一句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群众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我们怎么去解读这一句话?我认为这一句话的第一句“青年团是党领导先进的青年组织”,是对共青团性质的根本界定,后两句话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是对青年团的社会作用的界定。所以我们要讲第一个小问题就是从两方面看团的性质,也就是说先进性和群众性,是构成团性质最基本的特征。
        我们首先看先进性,我们实际上讲共青团的政治属性,与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所一致的特性,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就团的先进性体现在:第一、奋斗目标的先进性,团没有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它以党的最终的奋斗目标为它的基本目标;第二点,团没有它的指导思想,它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它基本的指导思想;第三点表现为团的组织原则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一点与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是相一致的;第四点团的先进性体现在成员的先进性,对团员而言,不是说百分之百的青年都可以入团。基本上从这些年看,大概团员占青年的比例是25%左右。也就是一百个青年大概有25个通过自己的申请、努力可以成为青年团员。这是我们谈团的先进性的四点表现。
我们谈到群众性,实际上讲共青团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它有青年的基础。比如说它也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讲它社会联系的群众性,我们发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青年都可以投身到我们共青团组织中去。第二点就是共青团组织界限的群众性,像团对14岁到28岁这个年龄,这个定位是比较宽泛的。第三点是组织目标的群众性,我们也知道团既有围绕青年教育成长的目标,也有志愿者社会公益类的目标,还有中国青年欢乐节这样的文化娱乐性的目标,就是在目标的选择上,它有政治的,包括围绕经济建设的像青年文明号,像创绩、创效,在农村的青春建设,农村行动等等,就是目标选择呈现多样性,体现它的群众性。第四点,群众性体现在工作方式上,比如说共青团以活动做基本的联结,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关起门来大家开会,而是走向社会生活更重要的领域,深入到青年当中去,通过青年基层团组织自发的活动,从下到上呈现一种丰富多彩性。
我们解读了团的基本性质,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我想要概括一下就是先进性和群众性不能偏废,因为先进性谈到我们开始讲的它隐含的是党团关系和它的社会价值。群众性决定了共青团能不能完成党来影响青年整个群体的目标,在目前就表现为是不是团可以引领青年投身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青年的稳定达到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共青团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第二点我们讲一下共青团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在这里面我用五句话给它简单做一个概括,其实共青团的先进性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革命战争年代,你勇于敢于参军,投身在像当年的国民党这种反对派的战争中,你就体现为先进。如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时候不讲价钱,不讲得失,踊跃的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就体现为先进。但是在今天,我们也知道整个社会在变化,青年也在变化,当然团的工作、先进性的表现方式也在变化。概括其五个方面,是今天的时代,共青团体现的。
        第一点,在贯彻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当中,体现团的先进性,我们概括起来就一个词,政治意识比如说我们团开纪念大会有一个基本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就是通过我们的活动达到团和党的同心协力。第二点,在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开展团的特色活动中,体现团的先进性。第二点我们称作是服务意识,当然这里面我们更指的是服务整个党的工作的大局,服务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第三点,在发挥共青团员先锋作用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我们把这一句话统称为团员的模范意识。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改革中青年应该率先勇于争先,这都是体现了模范意识。第四点,在代表和维护青年特殊具体利益中体现团的先进性,我们称作是维权意识。那就是青年团应该成为青年之家,而让青年在这个组织有归属感,愿意与组织在这个社会中同步发展。第五点,在创新团的自身建设中体现团的先进性,这是我们概括的组织意识。就是团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和活动,去把青年团员凝结起来,有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我们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团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三)共青团的根本职责
        下面讲一些团的性质第三个小问题,就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2008年的《团章》在总纲中明文规定,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团必须不断的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也就是共青团存在的价值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还谈到各级团的组织,要围绕这个根本职责,我们概括起来,团的根本职责就是巩固扩大党的执政青年群众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这两句话是团的根本职责,所有的工作原则目标都是在这两句话中延伸展开的。所以说各级团的组织,就是在履行根本职责,要坚持我们刚才谈到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作用,再发挥共青团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在1989年党的12号文件明确谈到的群众团体,像工青妇它是国家建设的支柱性力量。再有就是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增强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做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
最后这一句话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统称为青年的四大作用,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分组会上特别谈到群众团体要发挥这四大作用,2008年把它写进了团的章程,据此我们也认为共青团目前的工作,获得目前的社会作用,它具体就从这四个方面体现。
        (四)新时期共青团社会职能的演进
        再讲下一个小问题,新时期共青团社会职能的演进。我们刚才谈到团的根本职能就是谈到团的社会作用,青年团这个组织在我们中国社会存在的价值或者是它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工作,它是干什么,它和青年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是它在社会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功能,我们统称为社会职能。
实际上,早在1988年共青团第12次代表大会上,当时把团的社会作用概括为“一团三用”,就是一个青年团在我们特定的当今中国社会起三大作用,第一个就是在团结教育青年中起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第二个就是青年团在代表青年参政议政过程中起党和政府连接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三个作用是在青年团维护青年权益中起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
        我们也注意到,在人大、政协、文教、卫生委员会都有专门青年的代表。到了1998年在共青团第14次代表大会上,工作报告又把团的社会作用简约化概为“三个服务”。也就是共青团目前在中国的社会起到第一个就是服务大局,就是党和政府的这种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大局。第二个就是服务社会,比如说共青团组织应该引领青年在公益道德方面去作出一些良好的文明风范。第三个服务就是在青年自身成长过程中,共青团组织要为青年的成长,为团员的成长牵线搭桥。这统称为三个服务。
        到了2007年我们谈到“四大作用”,就是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实际上组织青年是指团的组织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实践中,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它是服务大局、服务整个党政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就是把青年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所谓引导青年就是指共青团的要按照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往前发展的需求,对青年要做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服务青年指的就是党的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应该在共青团与青年的同步发展中具体体现。我们一般说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点。
        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特别指的是团的组织在社会生活中要保护、要帮助一些青年来维护他们特定的合法权力,比如说在用工制度的劳动保护方面,我们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号码叫12355,是青年团维权热线,如果某一个青年包括在座的青年发现自己的权益在某一些方面受到损害,你完全可以打这个电话,它义务可以给你提供援助。
        最后我们谈一下团的性质,我们再简单谈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给整个全国的青年少提出的培养目标。1980年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青少年的“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青少年在新的时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围绕目标,共青团展开对青年的培养,理想、道德这个跟引导有关,文化和它的工作有关,纪律要符合了那个年代的特点。没有规律,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我们社会会形成一盘散沙。
        我们还注意到,到了2007年,中国青年群英会,这一次大会200多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的一些青年的代表,包括当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龙,像60年代的,也包括70年代、50年代的代表,就是新老会聚一堂,开一个群众会,这一次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这个会写了一封信,在这个信上,胡锦涛推行提出青少年“四个新一代”的培养目标,就是青少年要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这一点我理解对小平同志谈的有理想做了进一步的深化,第二点谈到青少年到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小平同志谈的有道德,在这个基础上又谈到意志顽强。第三点就是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跟小平同志当年谈到有文化也是异曲同工。最后一点不同的就是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当今青少年要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是说我们整个社会在变,经济的总量在变,所以也希望青年在经济建设当中走在第一线。这就是党的不同年代主要领导人对青年的代表党对青年提出培养目标。
        最后再补充讲一点就是中国青年工作体制的核心,我们认为是共青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国,除了有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的组织,我们还有中华青年联会,还有全国学生联合会,还有一些地方青年自发的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党章第十章有这一句话:“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这一句话实际上赋予了我们共青团社会存在的合法性和它的基本价值,也就是对整个我们中国青年工作做一个统筹兼顾,这个由青年团组织做。
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以维护青年特殊利益、具体利益为前提,青年团也具有青年利益社会代表的青年群众基础,实际上我们谈到中国青年的体制,共青团能作为龙头,能作为整个的引领,一切的原因就是开始谈到的党团关系、团青关系,两个关系的同步协调,同步发展。
        三、共青团的组织建设
        接下来我们讲第三个大问题,谈一下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我们先从共青团的基本状况谈起。2009年5月4号,最近一次团中央公布全国团员的人数,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青团员已经达到7858.8万名。我们注意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青年数计算,全国团青比例,也就是团员占青年的比例到2008年是26.02%,也就是说从全国看,每一百个青年中已经有26个加入了我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08年入团的人数比2007年上升了1.22%。
        我们通过这个统计还注意到全国团员的人数分布,学生团员占了绝大多数,学生团员是4033万人,占了全国团员比例的51.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团员人数是2117万,第二产业像在工业方面,全国团员人数是566万,第三产业服务业全国团员人数是1140万,全国团员中女团员占了3568万,占45%,少数民族团员614万,占全国团员人数的8.2%,非公企业团员人数446万,占全国团员人数的50.7%。同样全国团的组织,我们注意到全国共有283.6万个团的基层组织,其中基层团委17.2万个,基层团工委,就是团的上级组织,不用选举它的派出性机构,占了2.8万个。团组织21万个,全国有多少个团支部呢,全国到2008年年底一共有242.5万个团支部。这是以上我们讲的团的组织的基本状况。
        再有就是我们也知道团五年一次的代表大会选举团中央的领导,目前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是陆昊,调到团中央当第一书记之前是北京市的副市长,我们也注意到团中央书记处目前也是由70人构成,像王晓、贺军科、卢雍政、罗梅、汪鸿雁等,团中央整个集体领导每五年一次产生的团中央委员会,是由191名委员构成,129名候补中委。这是我们谈的团的基本情况。
        (一)团的基层组织
        接下来讲团的基本组织建设的第一个小问题,就是团的基层组织。按照团章规定,在全国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包括人民解放军的联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中队,以及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三人以上的都应该建立团的基层组织。我们这里讲的团的基层组织指什么呢,《团章》做了这样的概括:团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团员人数,经上级团委员会批准,分别可以设立团的基层委员会,团的总支部委员会,还有团的支部委员会,就是我们统称的团支部。
        实际上我们团的组织是与党的组织较对应成立的,比如说这个单位成立了一个党委,顺理成章就应该成立一个团委,另外还有青年的地方。按照我们一般的规定,三人以上可以成立团支部,30人以上可以成立团组织,百人以上可以成立基层团委。再有就是团章规定,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委员会,也就是团支部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每一届任期2年到3年,其中大中学校,因为学校要升学和毕业的原因,每一届任期是一年,就是团支部书记一年改选。如果是工作性的单位,每三年选一次。团的基层委员会,我们统称团委,它的代表大会是每届任期3年到5年。
        (二)团的选举
        第二小点是讲团的选举。我们《团章》规定,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代表机关外,我刚才谈到的派出机关团工委,比如说河南团省委驻北京的团工委,就是一些外来的河南人的打工云集地,他们成立了团的工作委员会,比如说东高地委员会就是派出机构,不用选举,除了这个派出机关外,都要有选举产生。《团章》第14条明确规定,团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候选人的产生要广泛发扬民主,候选人名单要充分酝酿讨论。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也可以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等额正式选举。这两种方式我们基层组织都可以采用支部选举和总支部选举。
        选举人有了候选人的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某些人、不选举某些人。这是我们讲团的支部和总支的选举方式。
团的基层委员会实际上也是选举,但是这个选举是间接选举,通过参加团的代表大会的提名。还有统计党委提名做代表的选举,经过党委批复产生团基层委员会的书记。
        (三)共青团的组织结构
        第三点我们讲一下共青团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团的全国性的组织,从中央到地方正像我们这张图表现的,从中央到地方呈现七级分布。塔基最宽的,全国有242万个团支部,这是最基层,再往上是团总支,这个以上有团的基层委员会,团的基层委员会再往上是团县委,团县委再往上是团市委,团的地级市委再往上是团省委,再往上是团中央。整个这是全国性的团的基本的组织框架,呈现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方式。也就是它的底边宽,上面窄,越往上人越少。
        我也顺便说一下团的组织,包括团干部称作是青年干部,青年干部,全国2008年统计,一共有19万多的全国的专职,就是以青年工作为他阶段性职业的专职的团干部,全国有19万人。

相关热词搜索:团支部 团委 程序

上一篇: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