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8日,玉溪师范学院“抚仙湖生态守护者”实践团深入抚仙湖流域,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高原明珠,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1 湖畔清滩:以行动践行生态责任,用善意传递保护理念
7月14日至16日,实践团在红沙滩及周边入湖河流开展垃圾清理与生态调查。队员们沿湖岸线收集废弃物,统计发现纸巾和烟头占比超70%,成为主要污染源。清理过程中,队员们将塑料瓶赠予靠回收废品维生的老人,用微小善意传递生态关怀。
7月15日至7月16日,实践团通过发放宣传单、线上问卷和随机采访等形式向游客以及周边商贩调研公众生态认知水平。数据显示,85%的受访者知晓抚仙湖是“云南重要淡水湖”,但仅30%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本地特有水生物种,反映出生态科普仍需加强。此外,队员们记录了苦草、黑藻等水生植物及云南光唇鱼等鱼类的分布情况,为湖泊生态评估积累基础数据。
2 河道溯源:探究植被生态功能,解码流域保护密码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沿一条汇入抚仙湖的小溪溯源至辣子庄,重点调查溪流两岸的陆生植物。带队老师指出,溪岸植被对水土保持和污染物过滤具有重要作用。队员们通过拍摄、采集标本和记录数据,为流域生态系统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山地调查:解析植被群落结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7月17日至18日,实践团转至通海文笔山,采用生态学经典的“拉样方”法调查不同海拔植被。队员们统计草本、灌木、乔木的种类与密度,发现1800米以上区域植被覆盖率达65%,生态稳定性高;低海拔区域因人为影响,覆盖率仅30%,存在水土流失风险。这一发现印证了山地植被对湖泊生态的屏障作用,为流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让数据服务保护实践,让论文扎根大地土壤
5天的实践累计收集垃圾分布、水生动植物状况等300余组数据。实践团将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为当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此次活动不仅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用脚步丈量生态,以行动诠释担当”的使命精神。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专业知识守护碧水清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书写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