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13日,音乐学院“声韵红疆”实践团队赴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开展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李和才故居、小柏木军政干部培训班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寻访革命足迹中感悟初心,在学唱民族歌谣里传承文化。
在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李和才先生从爱国土司到革命战士的转变,彰显了边疆儿女与党同心的赤诚……”在李和才故居,管理人员结合实物展品与历史影像,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这位爱国民主人士支持革命、建设家乡的故事。斑驳的马帮铜铃、泛黄的革命书信,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坚守。
随后,实践队来到小柏木军政干部培训班旧址。1948年,这里曾培养出大批边疆革命骨干,为滇中起义奠定基础。在复原的课堂场景前,成员们聆听“草棚里的党课”故事,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每一件文物都是鲜活的教材,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厚重内涵。”实践团成员说。
在民族歌谣里传承文化根脉
此外,实践队聚焦咪哩乡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在当地文艺骨干的带领下,走进哈尼族、彝族村寨,学唱《阿布》《早嘟度嘟》等歌谣,记录濒临失传的民间曲调。
“这些旋律里藏着民族的历史与情感。”队员们一边用学唱,一边在笔记本上标注节奏型,“比如哈尼族的‘多声部’唱法,通过高低音交错模拟山林回声,太奇妙了!”村民们还手把手教大家演奏三弦、巴乌,原生态的音乐魅力让队员们沉醉其中。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基层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更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与乡村的桥梁。正如实践队指导者路老师所说:“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次实践作为起点,始终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